在中国,徐福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它是糖果界的大王,曾经连续17年稳居销售第一的宝座。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备上红色的徐福记糖果来招待客人。它曾经是国货中的骄傲,直到年被雀巢收购,成为了一颗洋糖果。
徐福记是由来自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年在中国大陆注册创立的,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台湾经营了近20年的糖果生意,小有名气。后来随着人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使得糖果的盈利越来越微薄。为了寻求更大的商机,徐氏兄弟来到了大陆。
一开始他们在东莞只是做贴牌包糖果,将代加工的糖出口到国外。后来大陆的经济情况有了起色,徐氏兄弟趁热打铁,把外销转战到国内市场,并创立了徐福记这个品牌。以他们的姓氏为名,中间的福字是增添福气的寓意。从商标到名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因为迎合了国民的审美和口味,徐福记自年以来在国内糖果市场上的销售额与占有率一直稳居首位。稳定了国内市场的霸主地位后,徐福记把更高的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原本中国风的优势让它在国内市场很吃香,可惜海外市场却并不买账。
想要扩张到海外市场,就必须要有西式风味的产品,因此徐福记也曾经尝试过研发巧克力产品,结果却不太理想。研发是徐福记的短板,想要突破这一层的障碍,或许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就在徐福记需要的时候,雀巢出现了。
据徐福记的员工透露,早在年,徐福记已有意向寻找合作伙伴。综合雀巢公司的条件来看,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市场份额,雀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年,徐福记被雀巢收购,后来创新了西式口味的产品,结合传统的中式口味,中西合璧的优势让徐福记迸发出一种新的活力。由此可见,被雀巢收购对于徐福记而言并非是坏事,反而是雀巢的力量助它走出了国门,赢得了更多元化的发展。那么对于雀巢而言,收购徐福记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众所周知,雀巢是食品行业的巨头,旗下的品牌种类达到了多种,覆盖了咖啡、茶饮料、乳制品等几乎所有的食品领域。只有少数人了解的是,雀巢不仅投身食品行业,还有创立自己的医学营养品公司。营养品看似和食品没有太大的关联,实际上是秉持着雀巢一贯推崇的健康理念的。
跨行业发展可以看出雀巢的野心,选择收购国货品牌也是一样的。为了扩大雀巢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它拉拢了糖果大王徐福记。不仅如此,就连我们熟知的五羊雪糕、太太乐鸡精、银鹭等国货品牌,其实都已经被雀巢收购了大量的股权。雀巢甚至还收购了星巴克零售业务(袋装商品)的永久销售权,也就是说雀巢可以在各大卖场销售除星巴克门店外的产品和服务。
雀巢收购的企业几乎都是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发展。收购了徐福记后,雀巢并没有修改徐福记的商标,也没有在包装上做明显的注明,因此很多人以为徐福记还是国货品牌。
被收购后的徐福记更专注研发,据知情人士透露,雀巢已经将旗下部分的巧克力品牌交由徐福记生产,在中国市场开拓巧克力业务。另一方面,雀巢打算收编徐福记旗下的巧克力品牌,并在口味、配方、包装等方面进行升级,致力于完善出一个更国际化的产品。相信新出品的巧克力,会以更专业的巧克力形象回归。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徐福记已经变成了一个洋品牌,但现代消费者的观念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守旧。无论是国货品牌还是洋品牌,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本身过关,只要是好的产品消费者都会乐于接受。尤其是食品行业,消费者更喜爱美味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徐福记是有自身优势的。
最后回到雀巢身上,可以看到打造食品帝国的神话是艰难的。雀巢一开始以奶粉产品进入市场,而后也慢慢研发出了其他的产品,例如炼奶、速溶咖啡、巧克力等。在不放弃自主研发产品的前提下,同时它还不断在探索新的道路,拓展其他领域的业务。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食品帝国的青睐,足以证明徐福记的能力。无需把被收购的事情看得太重,当做是双方之间互惠互利的交易或许会更妥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