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
在记得中向前,在向前时记得
记得初入华伦的第一天,殷红的跑道,蓝色的雨盖操场和洁白的教学楼,五十四双陌生、天真、充满求知欲的眼,会心汇聚的温暖一刻;
记得那天在班主任Ivy面前,我们深深地鞠躬,自豪地用双手接过浅蓝色校服的隆重一刻;
记得第一次在运动会上喊出“千秋万代,二班最帅!斗智昂扬,二班为王”的豪气冲天的一刻;
……
分子
曾经是分子,希望是分子
初一,更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
经过艰难的小升初,我们都理所当然地相信自己是未来录取率中优异的“分子”,相信自己可以学习活动两不误,相信班上那些学霸“不读书”也可以有好成绩的神话。科艺节,风采展,模型社……凭借着小学时期的微薄积累和惯性,成绩仅仅能勉强维持在中等。
初二,开始了没有方向的沉沦与迷茫。
有些人开始努力,排名一路上升,也有人直线下降。因为有了更多的学科,更高的教学难度和更严格的要求,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而我由于初一落下的太多,临时的补救无法弥补这么大的缺口,一时间,不只是我不愿意看成绩,那可怜的成绩也不太愿意见我。索性,我就更“浪”了,想参加的活动一个都没有放弃。很多时候,用乐观主义忽悠自己——活在当下,这一刻的开心最重要,未来总会好起来的。但小中考之后的期末考,干巴巴的成绩如同一盆泼在我头上的冷水,浇灭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是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天,我们提前经历了一场离别,全班在青青的黑板上留言签名:“Ivy,我们爱你!”。
坚持
积跬步以致千里,洒汗水厚积薄发
初三,是从十公里夜行开始的,那是近一千人在北峰上的征途,伴着声声蝉鸣,我们在山谷中缓缓前行。积跬步以行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这是一场韧性的考验,不仅是体力,还有精神。
夜色中,曲折的林间小路上,我们只是不停地走着走着,感觉要迷失前行的方向了。所幸,在昏暗的灯光下,蓝色的队伍中,身穿橙色服装的老师们的身影隐隐跃动,他们的陪伴让每一个人都坚持到了最后。那预告着——我们初三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班会课上我把姓名牌挂上了一中的目标榜,在讲台上大声喊出“我要去一中。”这一句,我想不是说给别人听的,是喊给自己的,就如一声巨响直击内心。我开始尝试放下焦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充实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学习再学习。刚开始,也许更多的是新鲜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平平常常的学习,莫名地有了一些新的乐趣。亮哥总是喜欢在午休的时候说“你们趴下睡觉,边睡边听我说。”芳姐总不忘在发练习册时说“差不多教完了,要开始总复习了,以后作业会很多,你们做好心理准备。”英语老师总是把每课一练卷起来,气急败坏地说“你们晚上都不读书,怎么能考好!”物理老师总是习惯性的说“我往届的学生一检……二检……中考……”
心中有信念,梦的种子就会开花。
告别初一、初二时的散漫,把喜欢的橡皮章和刻刀锁进抽屉;曾经以为永远戒不掉的小说《飘》《傲慢与偏见》《大秦帝国》,也已经从书柜移走,取而代之的是几乎可以组成彩虹色的练习册,错题本,模拟卷;曾经的男神(当然现在也是)梅西,虽然很久没有看他在球场上奔跑,但是他一直在告诉我绿茵场上的小跳蚤也可以成为绝代天骄。教室,食堂,操场,就是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课桌抽屉里放着这辈子都不想再喝的速溶咖啡,还有一靠上就能睡着的午休抱枕,熬夜学习从此成为家常便饭。从前每次跑米都会鬼哭狼嚎的我,现在每天放学不去操场跑十圈都会有罪恶感。披着晚霞,满脸汗水走进家门才一身轻松。
茧蝶
韶华易逝,以梦为马
三年来,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圆梦榜上,成为所谓的黑马。
回想自己跨过的这一道道坎,再仰望湛蓝的天空,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其实,黑马比所有人都害怕,因为知道结果有多么来之不易,因为知道所有人都有可能随时赶上你,才会好好珍惜这份努力、这份坚持。唯有努力和坚持,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但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单枪匹马地战斗,有许多人在背后支撑着我们,帮助我们坚定信念,促使我们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特别是那位在我很迷茫,很不知所措,没有任何目标的时候拉我一把,告诉我“努力一下,还有机会”的人。
这就是我们最好的青春。韶华易逝,以梦为马,不待扬鞭自奋蹄,方能一日看尽长安花。与君共勉!
“陈颖语文”原创作品《我的中考》(版)面向全省初三学生征文啦
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初中生 都会说:“相见恨晚!”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