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就有咖啡拉花和抹茶了大宋之光茶百戏

本文转自:河南卫视

丨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茶香氤氲,清水画丹青。”最近,电视剧《梦华录》里的一出「茶百戏」属实把网友看呆了!

“宋朝就有“咖啡拉花?”“哎哟,这不是奶盖茶吗?”

网友在惊叹的同时,也都以为是剧情杜撰,却没想到这「茶百戏」竟是妥妥的“真材实料”“确有考证”,而且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

北宋《清异录》记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年,茶百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

高端玩家的“高端技能”

“碾茶、热盏、击拂、水痕”,剧中点茶工艺还原的十分细致,但事实上一套完整的茶百戏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分为炙茶、碎茶、碾茶、罗茶、侯汤、烫盏、取茶粉、调膏、注汤、击拂、分茶等。

(ps:这研磨的绿茶粉,不就是“抹茶”的鼻祖?)

继续说回制作茶汤悬浮液,这个过程讲究的“稳中有序”+“耐心”!快速搅拌不少于20分钟。

“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茶百戏别名“水丹青”,花鸟草木,世间万象皆可入画,这水上作画,更是高手展示画工的猎杀时刻。

以水作画,更是考验功力,必须一次性在几分钟内完成,完成的画面最多可维持15分钟。

「茶百戏」&咖啡拉花

不能说“十分相像”只能说“毫无关系”

「茶百戏」与咖啡拉花是什么关系呢?不能说“十分相像”只能说“毫无关系”!没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叠加原料与方法的不同。

茶百戏是茶汤上的“茶纹水脉”成画,通过注汤和搅拌等方法使茶汤幻变图案,并没有在茶汤表面加入其它颜色的物质,这种方式的高级呈现有着很大的难度,对注水、器皿、茶汤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扎实的基础。

通俗点说就是,茶百戏的作画方法独特,用的是无色的清水。

另外的不同就是使用清水在茶汤上幻变(白色),有一个变色过程,不同于咖啡拉花用牛奶绘画,没有变色效果。

再有就是,茶百戏可以在同一茶汤上多次作画,形成不同图案。而咖啡拉花、茶膏在白色茶面画画都是用颜色涂画,不具备茶百戏幻变图案这一核心特征。

「茶百戏」大宋之光

“唐煎宋点明冲泡,时间细煮中国茶”。中国人的“茶”基因,已有几千年之久。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说的就是茶百戏“绘画”的场景。

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茶百戏发展到了“巅峰时刻”,极具繁荣。

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苏轼《水调歌头》

挂画、插花、焚香、点茶……宋代的慢生活美学,美在雨打芭蕉,庭院开阔的幽深,也美在茶汤幻化,水色丹青。

人行草木间即为茶,宋人把心中的山水草木,泼在画里,也点在茶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gx/34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