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m.jpm.cn/article-123588-1.html不知道袍袍们最近有没有在追剧反正小袍是对《鹤唳华亭》真香了……不仅磕糖磕得不亦乐乎而且还有点饿???不怪我都怪《鹤唳华亭》里的这段场面太让人想嚯抹茶奶茶了不过不要误会这可不是你想象中的日式抹茶而是宋代最时髦的「点茶」若论起辈分来点茶可是抹茶的鼻祖~宋代点茶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传说神龙氏煮水时,几片叶子偶然落入他煮水的釜中,便有了茶。但其实茶叶在最开始,是被当做药物和调味料。直到中唐时,茶才变成可以喝的饮料。唐朝人喝茶,跟煎药差不多。不仅喝茶靠煮,而且煮的时候还要加点盐之类的佐料,这种喝茶方式被人们称为“煎茶法”。到了追求雅致的宋代,茶馆遍地流行。宋人终于不往茶汤里面加盐了,而是发明了更精致的喝茶方式——点茶。宋代饮茶,要先将茶叶做成“茶饼”烘干储存,等到喝茶时再将茶饼碾成碎末。磨好的茶粉,还要用细罗再筛几遍,这样点茶才能“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冲点。「点」即用沸水将茶粉点化成茶汤,需要先将茶粉放到茶盏里,倒一点点水,把茶粉调成茶膏,然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筅(xiǎn)(用竹子做的调茶工具)在茶盏里“击拂”。击拂的手法就像搅拌,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就可以啦。你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宋朝人觉得这样还不够,对点茶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更有甚者,比如南宋人董真卿,为一整套茶具绘画写书,称它们为“十二先生”,给每一个工具都赐了姓、名、字、号,并且按宋代的官职制度给他们职衔。比如磨茶的小石磨叫“石转运”,装开水的汤瓶叫“汤提点”,量水的瓢杓(sháo)叫“胡员外”……△茶碾也难怪宋徽宗敢夸口说:“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不过,如果你不想这么讲究也行,在宋朝的市场上,可以买到大量“末茶”,直接调膏、冲点,一杯速溶的茶就这样新鲜出炉啦。围绕着点茶展开的,还有斗茶和分茶的娱乐活动。斗茶,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的优劣。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一斗汤色,比谁的茶汤颜色更白;二斗水痕,比谁的咬盏时间长也不露出水痕(泡沫丰富而贴着盏壁,被称为“咬盏”)。△宋代《斗浆图》而分茶,则是在茶汤上写诗作画的技艺,又被称为茶百戏,在宋代时地位高到和琴棋书画并列。据说,李清照就是一个茶艺高手,擅长“活火分茶”。分茶和现代的咖啡拉花有些相似。不过分茶仅仅用茶末和水,就能绘出复杂的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可以说难度系数更高了。点茶后来传入日本,吸收了佛教思想,发展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而点茶法在经过元明两代后,渐渐无人问津。转而流行起来的,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泡饮法,也就是直接用沸水泡散叶茶的喝法。你最喜欢喝什么茶呢?也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一起讨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生活本就该诗情画意在“同袍APP”,遇见更多汉服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