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宇宙前传8心想事成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01

为何这么想

当下,你正想着赶紧要办成的事是什么?追问一句:要把此事办成的心态带来了哪些影响,比如忙,急,烦,躁,成功念想(要想成功就会有一半概率失落)等等。

你还记的最近一次的不快是什么吗?由何事引发?还能说出如此不快的理由吗?

理性告诉我们,人世间悠悠万事,一半成一半不成,本是均衡常态,为何非要办成?

执著于把事办成、把事办完,办不成就不顺心、不舒服,办不完就不安宁、有心事,此心何来?

办成了意味着什么?得利了,顺心了,有面了,合群了……

为何有此执念以至难以自拔?

心想事成,心为何物?若心即物,心物何异?心物二元,分在何处?心外无物,物从何来?心内有物,心归谁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觉察,上帝吓一跳。

一觉察,则一切意识产物无所遁形。

心者非物,物外之在也,可曰“意致”。相别于物之熵增态,“意致”向序而生,逆熵而行,天生就追求秩序、追求稳态、追求逻辑,顺心如意、心想事成诸情意志即为其表现。

顺与不顺,不过是心物矛盾之反映,熵增熵减在斗法。

02

为何不成

俗谚说得好,夜里寻思千百计,明朝依旧卖豆腐。被窝里想得心潮澎湃、辗转反侧,以至夜不能眠,太阳升起爬起来还得该干嘛干嘛。

想得挺好怎么就是做不到!那么多成功宝典、心灵鸡汤,讲得很好,道理也对,都听懂了,为什么一做就垮掉?可见想到和做到之间还隔着不止一堵墙。

还是回到“我是谁”的第一原理。此心是我,肉身也是我,“想得到做不到、看得破忍不过”的还是我。心不是物,物不是心,但都跟“我”有关。由之,人是智情意行网综合复杂系统,岂非单一思维可以把控。

譬如,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全世界都流行跑马拉松,看得再过瘾,腿脚跟不上,只是在大脑皮层上“跑马”,心物分离一事难成。

只是想,只是知,只是懂,未必行,因为肉身不听话。如果趁激情未消之际坚持做点什么,唤醒肉身“类多巴胺”机制,形成神经递质反馈奖励机制,进而联接成欲罢不能的习惯链条;同时,若有人点赞、有人欣赏、有人鼓励,类似意识“内啡肽”产生激励奖励效应,十有八九就成了。

本是复合体,岂可简单化。如果幸福只是一种主观体验、一种心灵意会,人人皆唾手可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并非转念一想那么简单。“想”好比是端游态,“做”则是互动态,一旦纳入互动网络则充满偶然性,非一己所能掌控了。

成功需要很多条件。经常听到一些励志“金句”,说普通人的大脑还有90%的潜力未得到开发。然而科学证实,正常情况下大脑亿万神经元的连接就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按照自然法则人脑及人体行为必然会趋于偷懒(或习惯成自然的节能态)以维系巨大消耗。如此重负之下,所谓开发大脑潜能只是一厢情愿,能量的天花板是客观的,再开发人体能量跟不上就虚脱了。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精力旺盛是伟人的必备条件,因为最终比的已经不是聪明劲了,而是能量供给力。能力达不到或许跟个人努力有关,能量供不上则是个体秉赋了,而成功还要看群众答不答应,这既要看沟通力还要看外部条件。一己之能加上关系资源构成整体实力,再加上天时地利等诸多偶然因素,才有了最后那个叫“成功”的东西,岂可贪天之功。

唯心论简单,一切皆心定,想幸福便幸福,想这是幸福这便是幸福,想这样幸福这样便幸福。怎么可能呢?人人皆知生气不好、忧怒伤身,又有谁能做到不生气不忧愁?就连一个睡觉,有多少人能战胜失眠呢?自己的睡眠不仅自己掌控不了,还被睡眠拿捏得死死的,越想睡越睡不着!夸张吗,先别吹牛,只有在失眠时才会领教它的威力之大。

人性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所谓自由意志也恰是在不确定性中彰显自由,若一切皆如精准仪器般确定了,也就跟机器人差不多了,人之为人的生命趣味荡然无存。

尽管大部分人都会沿着既定轨道过完平凡一生,只有少数人拥抱意外创造辉煌成就,但就像影片《命运规划局》里所展示的,若每一个凡人的命运都被无形之力设定,连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都如操作规程般不差毫厘,又有谁乐意安于这样确定的人生?

03

怎么成呢

第一,心想事成也是可以的。秉持灵的心境、成的心态,怎么办怎么好,一切都挺好,如此心想的“事”怎能不成呢!

第二,心想事成需要功夫。孔夫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夫子之慧,为什么还得七十才行呢?可见,随心所欲的精神大厦,还得一天一天建,靠一砖一瓦垒。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偶想不太可能成,常想大概率能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嘛!

或者干脆分而论之,一类遵循虚拟世界逻辑,心想事成,说成就成,不成也成;一类遵循现实世界规则,跨过心想与事成之间的一道道关口,苦尽甘来品尝成功滋味。

唯心论蒙上了负面罩纱,但不可把“心”罩住不论。心理建设、心灵修炼、心态调适,乃至一切精神追求,作为人之为人之所在,构成人类历史一以贯之真实而细腻的线条,除去了这一点则与动物史无异。岂可概论之,亟须明辨之。

空想而不下功夫,想来啥就来啥,这是唯心;向心而修,自省自律,自我革命,古往今来常盛心法。如果这也算唯心,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之处,是人这株脆弱苇草最牢固的支撑。

那么,作为“意网”之终端,何谓人生幸福?

所谓“意人”(即“意致”之人),心之归宿,终于网络,就终端修终端,终不得路径。人这一辈子,无非是找一个网络,加入一个网络,构筑一个网络,或留下一个网络(现实的或虚拟的,当下的或千古的)。而每个人仅作为网络之一端或一节点而存在,所谓能者强者,无非是网络比较热络的节点,怎可妄自凌驾于网之上。

人就是会想的动物,不想不足以成人。一说活在当下才是真(可当下真的挺烦啊),一说权色名利者鄙(可这些常人都不会拒绝啊),一说重在过程不必执着(全神贯注也挺好)。不由慨叹,意网无穷,终端有限,人生几何!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但太阳底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以这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开启新的一天,不管去哪里干什么遇到什么人,心怀永远不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欣喜,从不确定性中体验人生乐趣,不必囿于“非要如何如何”的执念而徒增烦恼。

一言以贯之,否定之否定,一切无终解,皆在进行时!

下次再聊。

“灵宇宙”:顾名思义,心灵的宇宙,心理空间,“Metaverse”对应的中文名,另有译名元宇宙。

“意致”:特指人类独有的意识、情志、智能,即个体意识系统。其形成机理与人脑密不可分,然非独赖人脑功能所能致。

“意网”:即个体“意致”连结成的网络,对应于人类意识体系。“意致”则相当于“意网”之终端。

“意人”:即“意致”之人、“意网”中人,具备人类正常意识的生命个体。

友声共赏,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zz/18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