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
要用什么记录?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
都是用手机,
吃饭之前先拍一张图片,
让手机先吃,
似乎已经成为了,
现代人的“餐桌礼仪”。
但是在日本一位60岁的老人看来:
“面对诱人的美食,
单手拿着iPhone拍成照片就能搞定,
真是不可思议。”
与年轻人不同的是,
这位老人独辟蹊径,
坚持亲自手绘美食33年,
共画下多张美食照片,
做成了十几个手账本,
多到桌子都放不下。
只要你翻开他的美食日记,
就一定会被深深地吸引住。
因为日记本中,
满满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他的日记本上,
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美食:
牛丼、天妇罗、寿司、
拉面、炒面……
每一种都色香味俱全,
馋的令人流口水。
这位老人,
叫小林一緒(ItsuoKobayashi),
住在埼玉县三乡市的中央部。
至今单身的他,
和母亲一起生活。
之所以他对于画美食,
抱有这么大的热情,
其实从他以往生活中就可发现端倪。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初中和高中一年级都是美术部。
高中时候,
他还在美术学院附近的咖啡馆打工,
那个时候他就觉得,
将来“做有关美食的工作真好啊”。
于是毕业后就直接去了荞麦面店工作,
一开始是做外卖员。
外卖员这份职业,
他从20岁干到38岁,
整整工作了18年。
“从送外卖开始努力,
总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店啊。”
但是后来,荞麦面店关店了,
他医院,
做了一名厨师,
亲手烹饪原材料,
把毫不相干的材料,
做成一顿顿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在他看来是如同,
变魔法一般神奇的事情。
虽然没能开成自己的小店,
但是干了厨师这份工作也算圆梦吧。
因为做了厨师,
他很清楚每一顿食物的来之不易,
所以不想轻易浪费,
产生了想要记录下,
每天吃到的美食的想法,
于是昭和63年,他拿起画笔,
把自己吃的每一餐都画下来。
现在翻看小林的手账本,
也是很有意义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小林的画是传达
当时饮食文化的珍贵资料。
他记载的很多店后来都关门了,
菜单没有了,
甚至很多菜的口味都变化了,
只有小林的手账本上,
还记载着这种菜最原始的样貌。
小林的画最大的特点是,
基本上都是采用,
正上方看的构图画的,
因为俯视的视角,
可以“描绘所有食材”,
裙带菜香菇面里边的香菇,
也不会被遗漏掉。
除了日本料理,
中华料理也有很多,
每一张图片,
食材、价格、
味道都会写得清清楚楚。
甚至有时候还会剪贴各类广告传单等,
并在边上详细记载餐厅名称等,
有时候打听到厨师的名字,
也会标注在上边。
小林的画中除了美食,
还经常出现生啤、烧酒等作品,
这是因为小林一緒非常喜欢喝酒。
原本小林可以,
一边享受着每天的饮食,
一边作为料理师走着一帆风顺的人生,
但是在他46岁的时候,
因为酒精摄取过多,
患上了酒精性神经炎。
他差点死于这个疾病,
虽然凭借坚强的意志,
从死神手里夺回一命,
但不幸地留下了步行障碍,
很长一段时间必须依靠轮椅生活。
坐轮椅的生活是难熬的,
他因为身体残疾也失去了工作,
在这种绝望下,
小林握起了笔。
因为外出困难,
吃饭的种类很少,
大部分都是便当,
所以小林就画下那些,
妈妈买回来的便当。
不过小林的心态一直很好,
他说:“从专注厨艺,
转而更加专注于绘画,
我虽然残疾了,
但是生活却变得更加美好了。”
为了绘画效果,
小林还做了一系列立体绘画作品。
谈起想吃的东西,
小林就变得很兴奋。
“想吃的东西很多,
今天最想吃吉野家和日式牛肉火锅。
如果是拉面的话,
以前我只吃酱油拉面。
现在也喜欢吃盐拉面,
味噌拉面。”
对于喜欢美食
且一直从事厨师工作的小林来说,
无法自由地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这是难以想象的现实。
不过能把想吃的东西一一画下来,
对于小林来说也算是一种满足。
现在已经60岁的小林,
没有为自己买手机和数码相机,
在他看来,他不需要那些。
以前他是吃完后,
凭借着记忆和味蕾,
把吃过的美食画下来,
现在残疾之后,
他有大把时光,
可以一边画一边吃饭,
这对于会绘画的厨子小林来说,
是一种双重享受。
为了能够画好美食,
小林有时候事先制作一个,
只有盘子的模型纸。
他先把容器以及花纹都画出来,
然后再画食物,
这样做很花费时间,
但是画出来的画会非常真实细腻。
如今的小林,
独自一人与将近90岁的母亲,
在一起生活。
但是他从来不感到孤单,
一有时间他就扑在工作台前专心绘画,
问他要画到什么时候,
他说要画到自己倒下去的一天。
“反正每天都会有新的素材,
新的绘画,
人活着总是要吃饭,
所以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画下去。”
用手机拍下美食,
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你发现没有,
随着手机里越来越多的美食照片,
真正难忘的味道却越来越少。
一生很短,
只够做一件事。
做人也是这样,
快节奏的生活看似丰富多彩,
实际上只会让我们,
变得越来越麻木。
只有那些真正能让我们,
持之以恒的东西,
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END—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