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朋友在后台私信前街:“你们建议的冲煮水温到底是91℃还是93℃呀?差这两三度冲出来味道会不会有很大区别?”
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前街在分享咖啡萃取参数的时候,水温往往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精准的数字。例如,冲中浅烘焙的咖啡豆时,这个范围是91℃~93℃;而深烘焙的咖啡豆则是86℃~88℃。
意思是这个区间内的温度都可以用吗?这个区间的最高与最低温相差了两三度,冲出来的咖啡会不会有很大区别呢?事不宜迟,马上来实验对比一下。
本次实验将分别做两组进行对比讨论,选择一般推荐水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冲煮一款浅烘豆(91℃与93℃)与深烘豆(86℃与88℃),总共四壶咖啡。浅烘焙选用埃塞俄比亚果丁丁处理厂的耶加雪菲,深烘焙则是巴西皇后庄园。
果丁丁(浅烘焙)冲煮参数:粉量:15g;水粉比:1比15;研磨度:20号筛网80%通过率(ek43s10格);V60滤杯;三段式冲煮手法。
巴西皇后庄园(深烘焙)冲煮参数:粉量:15g;水粉比:1比15;研磨度:20号筛网75%通过率(ek43s10.5格);kono滤杯;三段式冲煮手法。
分别取样测试四杯咖啡的浓度计算萃取率:
从数据上来看,最大值水温比最小值水温浓度分别高0.04%(浅烘)与0.05%(深烘),分别提升了0.56%(浅烘)以及0.7%(深烘)的萃取率。看完数据,我们来分别品尝对比两组的风味特征。
首先是浅烘焙(果丁丁)这组,91℃与93℃两杯咖啡,展现出相近的柑橘调性,柔和的柠檬酸质;不同的是,93℃这杯的甜感会突出一点,层次感更足,喝起来更偏茶感。
而深烘焙(皇后庄园)这组,两杯咖啡都表现出坚果、奶油风味,86℃的这杯在高温时会有些许不明显的酸感,对比88℃更清爽一些,88℃的口感则更为醇厚,甜感更足,但相对而言高温会有少许烟熏感。
这是因为水温越高,咖啡内的风味物质更容易被萃取而出,即水流温度提高越多,可溶物质的溶解速度越快(不同水温溶解砂糖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温度的提高也会使风味物质变活跃,萃取效率也由此提高。
因此,前街在冲煮绝大部份的中浅烘焙咖啡豆时,会选用91℃的水温,同样的参数下,这样能很大程度减少意外的发生,保证出品的稳定性。但这不是绝对的,日常出品中也发现,在同样的萃取参数下,使用93℃的水温冲煮肯尼亚的咖啡豆,可以表现出层次更丰富的风味以及扎实的酸质。
而像印尼曼特宁、蓝山、巴西皇后这类主打表现醇厚口感及迷人回甘的深烘焙咖啡豆时,前街不建议使用太过“激进”的温度,86℃~88℃的水温可以使咖啡更温和,苦味没有那么容易被萃出,也不会让人戴上“痛苦面具”。
-END-前街咖啡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