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的咖啡除了风味迷人,还需要有顺滑甘润的口感。啡言自己冲煮咖啡之时,偶尔会失误导致咖啡为舌头、口腔、喉咙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常说的涩感与燥感。如何辨别咖啡的涩与燥,其实并不难让啡言为大家一点即明!涩与燥如何辨别和描述首先,涩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触觉。它常常伴随酸苦味而来,所以我们会误以为那是一种味道。我们在喝茶类饮料时能接触到这种感觉。某品牌的柠檬茶更是以“涩”为卖点,大家懂的!在喝茶时舌头表面会出现一种轻微“麻”感,这种“麻”感会让人觉得舌头表面变得粗糙,那就是涩感。涩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丹宁酸,这是咖啡豆中必然存在的物质。因此,我们不要妄想消除涩感,而只是把涩感降低,达到一种口感上的平衡。而且,涩也有好坏之分。在茶叶领域,对涩有独特的描述——“收敛”,并且涩也是茶的“本味”,因此对涩感的评判并不是一味的否定,涩也有好坏之分。对于这方面的标准啡言觉得可以引用到咖啡领域使用。若涩感重而不化,使得舌面与口腔感到明显的涩麻感,则会定为“收敛性:差”;若涩感很快转化消失,并形成“生津”,则会定为“收敛性:佳”;介绍完涩感,那么燥感是什么感觉。涩感的感官体验来自于舌头和口腔,那么燥感的感官体验就是来自于喉咙。燥感也是一种触感,但有一点跟涩感不一样的是,燥感不是咖啡的“本味”。如何描述燥感呢?其实燥感就是咖啡入口后在喉咙形成干燥的感觉,让喉咙感到明显的不舒服,在茶叶领域中又把这种感觉称为“锁喉”。我们在喝浓茶时会体验到这种感觉。涩感从何而来涩感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酸涩和苦涩萃取不足。萃取过程中,酸味会首先被萃取出来,如果萃取不足就会使得酸味物质以及涩感来源丹宁酸在咖啡中的含量偏高,从而导致酸涩太过突显影响整体风味。这时应该注意水温是不是偏低、咖啡粉研磨是否偏粗、萃取时间太短。萃取过度。俗称过萃,会把咖啡粉中风味好的跟不好的味道都萃取出来,而苦涩往往就是过萃造成的,这时应该留意水温是否偏高、咖啡粉研磨是不是偏细或者咖啡粉中细分过多、萃取时间太长等这些因素。燥感从何而来刚刚说过燥感并不是咖啡的“本味”,一般出现燥感是由于刚烘焙好的咖啡豆跳过养豆期,提前冲煮造成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咖啡豆存储不当造成风味变坏所引起。关于咖啡的涩感与燥感,经过啡言简单点评一下是否明了许多呢?用一句话概述就是:涩感分好坏,莫要一刀切,好豆莫要急,养好存好不会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