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喝过咖啡的英国人,不算上过大学

一说起英国的“国民饮料”,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茶了。茶与英国可谓是不解之缘,英国民谣都说:“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然而,在英国的“国民饮料”可不只有茶,咖啡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咖啡比茶更早登陆英国,也比茶更早风靡英国。

埃塞俄比亚是公认的咖啡原产地,随后在阿拉伯地区流行。16世纪开始传入欧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终于在18世纪风靡。

其实17世纪,英国人就在喝咖啡了。年,一位来自黎巴嫩的犹太移民雅各布在牛津开设了一家叫“格兰德”的咖啡馆,这也是英国的第一家咖啡馆。

在此之前,英国人的国民饮料大概就是酒了。酗酒在那个时代的英国,也算是一项娱乐活动了。如今英国满大街的酒吧,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传承吧。

咖啡登陆英国之后,对英国人来说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对于这种黑色豆子磨出来的黑色饮料,似乎倍感好奇。很快,咖啡成为流行。

#便士大学#

当时,英国的咖啡馆就像酒馆那样盛行。人们在这里可以交换各种新闻和信息,谈论政治、切磋学识。相比于酒馆,咖啡馆似乎更受一些大学教授、作家、政治家的喜爱。

因此那个时代的咖啡馆,不仅有浓烈的咖啡香气,更有浓烈的学术氛围。也正因为如此,英国人把咖啡馆称为“便士大学”(PennyUniversity)。

在那时,只要花几便士买杯咖啡,就可以换来无限的学习资源。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就会聚到咖啡馆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那时,没喝过咖啡,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也有段子说,不爱喝咖啡的英国人,就没真正上过大学。也许咖啡馆确实能给人创作灵感吧,据说JK·罗琳时常到附近的咖啡馆写作童话,并完成了《哈利·波特》。

年,牛津大学的学生说服一位药剂师在校内贩卖咖啡豆并且成立“牛津咖啡俱乐部”,咖啡真正地走入了校园。当时俱乐部就有很多讨论学术的社群,而且很多都是“学霸”。

后来,这个俱乐部“升级”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打工人的动力来源#

据说在17世纪,咖啡得罪了很多人。

首先就是英国的女人,当时男人们认为咖啡馆是严肃的地方,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跟宗教哲学,因此无知的女人不得入内。

其次是酒馆的老板们,因为咖啡馆的生意越来越火,这势必影响了酒馆的生意。

最后就是当时的国王查理二世,他认为咖啡馆这种严肃私密的半公共场合,很多重要人物或者行业精英在其中讨论政治,具有“谋反”的性质。

在多方压力之下,国王下了个咖啡馆禁令,想关闭所有的咖啡馆。结果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点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于是禁令下达了十一天后就被迫取消了。

从此咖啡可以说真正地风靡英国,成为“国民饮料”。不过,英国女人并未停止“斗争”,由名媛贵妇们兴起的茶文化给了咖啡馆不小打击,逐渐比咖啡更受欢迎。

不过,咖啡并未就此在英国消亡。随着工业革命催生的工厂体系大幅改变了平民百姓的生活饮食习惯,咖啡也由此成了广大劳工阶级饮食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之后,咖啡不再是那些“学霸”们的专利,而成为了打工人的动力来源。

工人们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将咖啡视为补品。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只要喝点咖啡,就会觉得精力十足。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英国人保持着一天一到两杯咖啡的习惯。

不过此时伦敦的咖啡馆已经少了一大半,最多的时候也就多家,跟巅峰时期多家差远了。

#新时代的春风#

二战后,随着浓缩咖啡和速溶咖啡的流行,咖啡再一次抢占了英国的市场。速溶咖啡接地气冲起来方便,更适合新兴的公司职场人士。

许多酒吧也在白天为人们提供咖啡,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酒吧的数量逐年减少,而咖啡馆的数量却在增加。

年,Costa兄弟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咖啡专卖店。同年,星巴克咖啡公司在美国成立。如今,COSTA和星巴克这两个咖啡品牌已经随处可见。

咖啡连锁店开始形成,COSTA咖啡专卖店刚成立不久,就以每年开两家新店的成长率扩展。后来,COSTA平均每4天开一家新店。

截止年4月,其在英伦店铺总数为家,超越了星巴克,成为英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咖啡店和最大的连锁店。

当然,星巴克在英国也很流行。如今英国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有三家,星巴克,意式风格的本土品牌Nero以及面向英国大众的COSTA。

小伙伴们在闲暇之余,也可以品尝一杯咖啡。不管是打工人的精神食粮,还是学生党的动力源泉,想必一杯咖啡,会让你一天都神清气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hy/20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