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朵咖啡,一种40岁轻熟大叔打造的温热

李从悠 http://www.qwztbg.com/
咖朵咖啡,一种40岁轻熟大叔打造的温热熊,微胖的身材、豆子大小的双眼躲在眼镜后,一头黑发蓄得短而利落,若说他是一个大叔有点超过,毕竟才四十岁,一根白发也没见着。当他坐在这以温热甜点为主打的「咖朵咖啡」,看着总有种莫名的违和感,因为店里全是容貌清秀、态度亲切的女店员,像极了LOGO里那个端着热甜点朝你走来的女孩。这位四十岁的男人,仿佛跑错场的临时演员,但实际上「熊」才是「咖朵咖啡」的幕后推手。洒满糖、有棉花糖口感的拿铁,是熊与咖啡的初恋。就像「咖朵咖啡」名字里,有两个咖字,「咖啡」让熊至今的生命硬是「转」了两个弯。第一个转弯,要从一间名为欧雷咖啡的咖啡馆说起,那也是熊头一次知道「咖啡」为何物始。二十年前,朋友带熊去喝咖啡,那时他坐在欧雷咖啡馆的吧台旁,顶着及肩的金发,鞋子还是荧光色的,谈到这段往事,我开玩笑问他:「是交了什么坏朋友?」熊自我揶揄地说:「我,自然坏。」经典的黑灰白和木质调性,创造低调的优雅性格。当时欧雷咖啡老板小巫帮熊做了杯拿铁,那时熊的认知还停留在「星冰乐就是所谓的咖啡」,只喝一口就拼命喊说「好难喝。」小巫建议不然加点糖?熊于是卯起来撒,砂糖盖满了奶泡再喝一口,「因为泡沫很厚,糖溶解在奶泡上就黏黏的,好像在吃棉花糖。」熊回味道。早期咖啡馆的拿铁都是「干奶泡」,口感极为绵密,奶泡像是挑战表面张力,在杯口形成拱门般的弧形;现在重视拉花,奶泡必须单薄才能塑形,在表面创造出不同的图样。也许是因为这杯「棉花糖拿铁」、还有站吧台的小巫,或是咖啡馆里的氛围,让熊爱上「去咖啡馆」这件事,而不是「咖啡」这东西。「有的人会说,早期的咖啡馆比较温暖,会温暖的原因是,它是从『咖啡馆』开始,而不是从『咖啡』开始。」熊解释,早期的咖啡馆,存在着音乐人、媒体人、文化圈、生意人和业务员等各形各色的人,如果你喜欢的是咖啡馆,你就会注意到这些人;如果你喜欢的只是咖啡,你就会注意到咖啡本身;如果你喜欢的是咖啡馆的样子,你就只会在意装潢本身而已。经营者重视的地方不同,打造出来的咖啡馆就会有各自的长相与特色。熊的第一间咖啡馆开在马来西亚。说起来像天方夜谭,当年熊辞去会计事务所工作,用每天一杯拿铁和一块Cheesecake当做工资,在小巫那挣来一个吧台手的职务。几年后,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熟客问他要不要开咖啡馆,于是熊便孓然一身到他乡开店。店名同样取名欧雷,一方面向自己的咖啡人生源起致敬,另一方面也留下如族谱里佐证血缘关系的姓名标记。马来西亚的欧雷咖啡馆让熊初尝成名滋味。他丰富的咖啡与音乐文化知识,吸引了大马各界艺文人士来此交流。那期间熊写乐评、上电视杂志,甚至一度登上当地报纸头版,标题是「一个在马来西亚过年的外国人」。回忆那充满奇幻色彩的咖啡馆日子,熊笑说,至今也想不起,到底凭什么跟这些(名)人并列在报纸的头版。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个串场的,习惯把来咖啡馆的人串在一起,使他们相互交流。这个不讲求翻桌率,强调以人传递温度的咖啡馆梦,一梦就是十年,获利不高且仰赖老板个人功力与独特魅力来「聚客」的经营方式,让天性热爱挑战的熊,感到疲惫无趣。柔软却有力量,是熊始终不断在传递的一种温暖。「会做咖朵,是因为腻了(笑);十年前都愿意冒险到马来西亚开咖啡馆,那接下来的十年,我是不是能再做一件事情去挑战人生?」他渴望找出退居幕后又能增加获利的「新形态」咖啡馆。熊于是转了人生第二个弯,开了「咖朵咖啡」。眼前这个「活」不过5分钟的舒芙蕾,不仅是熊口中「活的甜点」,更是他心中一百分的甜点。没有五颜六色的点缀,更没有目眩神迷的夸张外观,只有质朴而单纯的味道与样貌。过去开的咖啡馆是强调以人来传递温度,这回熊改用「物」来酿造温度、传递温暖;坚持现做,客人需等20分钟才能吃到热呼呼的舒芙蕾,甜点一上桌,又得把握黄金时刻,趁热享用,不然原本热腾高涨的它,会瞬间瘫痪失了口感与温度。咖朵的名字由来是意大利文的Caldo,意思是温暖。咖朵咖啡的本质是间下午茶甜点店,却挹注着「熊」心中认定一间理想咖啡馆该有的精神──温度、质朴、经典。必须拥有人的温度,低调有内涵而不哗众取宠,更需要透过日常生活的淬炼,随着时间去深刻彼此的关系,产生不可取代的价值,不管是一杯顶着厚奶泡的拿铁,或拥有完美5cm高度的舒芙蕾,他认为只要精神对了,一切都可以延续;每天不厌其烦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直到成为「经典」的那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hy/35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