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First青年电影展大厅里坐着数百人,满登登。今年42岁的海清站在台上颁奖后,联合了同样是中生代女演员,如今分别还是投资人、制片、监制的几个人,做出了一番出人意料的发言。
中年女演员因为年龄或生育陷入职业困境——此类话题并不少见却意味着某种永恒困境。“过去五年里,我生了两个孩子,错过了很多好导演的好项目,等再回到职场中时,我的事业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丧。”*去年在腾讯视频活动做了一场演讲,标题叫做《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
留给30岁女性的空间同样不多,生还是升,成了她们必须面对的哈姆莱特式问题。根据智联招聘发布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不同年龄女性对职场歧视的感知存在差异。在30—34岁这个阶段,女性在就业、晋升过程中感受到的性别歧视最为明显。她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金期,同时面对残酷的婚恋或婚育难题。
“我一代”的春天
年,最年轻的一批80后将走入而立之年,出生于—年的这代人将彻底告别二十岁。这个群体在社会转型和历史巨变之中成长起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她们出生的时间被称为中国第三次婴儿潮时期。顾晴回忆起起刚刚过去的三十岁,单身问题和创业开办的咖啡馆生意惨淡。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第一代人,顾晴的成长和经济复苏紧紧绑在一起。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中国各地,勤劳朴实的双手开拓出新天地,到处散落着财富和自由创业的故事。十年后,她在长江中下游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中出生,父亲风尘仆仆在外面跑业务,负责挣钱养家,母亲是一名勤劳持家的家庭妇女,她从小就憧憬自由潇洒的生活。
如今回忆大学专业选择了小众的应用心理学,她认为“是很天方夜谭的想法,觉得心理学好像是一种每天又不用特别工作,然后简简单单就可以把钱赚了,就聊聊天就把钱赚了,然后还可以每天吹着风出去玩”。
在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父辈陈旧的经验已经彻底行不通。当家庭里的第一代大学生长到二十岁时,开始积极上网发表言论。年微博出现,互联网让社会话语权第一次出现了跨年层的“插队”。
年4月5日,陕西安康,袁端姣是西安交通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省城做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她选择放弃工作,开始做土漆生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名驻北京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记下了他当时对中国新生代的观察。在这篇发表于年的文章中,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首次被定义为中国“我一代”(“MeGeneration”),追求“努力工作,拼命开心”(playhard,workhard)。
年,最年轻的80后迈入20岁,他们希望帮忙解决世界和社会难题。在成都合江亭,身穿“我一代”T恤的八名女性主动走上街头,协助交警维护秩序,并发放《文明行车,我一代语录》和《文明城市,我一代语录》。参与者表示,他们代表了具备自信、自强、自我等特点。
在所谓的年心理产业元年到来之前,心理学毕业生最主要的两个去向: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以后,顾晴已经认识到心理学学习任务繁重、行业内容更新快和跨界门槛低,加之一般院校的竞争实力比不过名校学生。她在深圳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曾经的“天方夜谭”于此告终。
有人很早描绘出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模糊轮廓,但是职业发展的道路是一个不断摸索和试错的过程。这一代人经历了经济飞速增长、取消毕业分配、取消单位分房、延迟退休一系列变革后,她们已经无法再像父辈一样,安安分分在一家工厂做到退休。
走出厨房,去逐梦
据统计,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超过63%,位居全球女性工作率世界第一名。更直接一点来说,她们不愿意囿于厨房,追求独立、勇气和成就。顾晴的多次转行和创业,都是为了拥有“自己的事业,不用依赖他人”。
社会上出众女性形象正在发生变化。领英中国与欧莱雅中国共同发布《女性形象认知与家庭事业观调查》,发现从70后到95后中国女性越来越追求事业发展,独立意识在95后女性中尤为突出。近八成95后女性向往“经济独立女强人”或“特立独行酷女人”,更少认可“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
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