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留神市面上经常吃的不甜却含糖量高的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s://news.xjauto.net/zixun/202103/38337.html

留神!市面上经常吃的不甜却含糖量高的食物

  严控糖的摄入,很多人认为只要把那些尝起来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事实上,很多尝起来并不太甜、名字也没有相关信息的食物也是储糖大户。

  美国康涅狄格学院的实验证实:高糖高脂食物的确会让人上瘾,而且糖比脂肪更容易让人成瘾。除了糖果、各种甜食、水果等吃起来很甜的食物外,譬如超市中最常见的番茄酱(跟纯番茄酱不同,是加糖、油等再次炒制而成),在此类产品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高的就是糖了,一般在15%~25%,可达30%以上。番茄酱中的番茄红素确实比较丰富,但也不建议多吃。

  超市中的速冲糊粉也是含糖大户。因为单纯的谷、豆等磨成的粉口感不佳,甚至有一种五谷杂豆特有的“土腥味”,因此,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速冲糊糊类食品中往往会加入很多糖来调整口感。有的产品中的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首位,购买时一定要多注意。

  还有山楂片、话梅等酸味零食。山楂、话梅等本身有机酸含量丰富,口感较酸,加工中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适宜。有的山楂片中的糖含量高达70%~80%;而话梅的中的糖含量也不示弱,一般排在配料表第二位,仅次于梅子。

  红烧肉、鱼香肉丝都是高糖。很多人做菜喜欢用糖调味,尤其是餐馆里的厨师更是喜欢大量用糖提味,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此外,一些市民喜爱吃的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猕猴桃、柚子居然比西瓜含糖高。别看西瓜吃起来甜,其实含糖量仅为4.2%;而猕猴桃吃起来较酸,含糖量却是10%。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还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荔枝等。而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过了14%。

  酸奶、面包里也有隐形糖。如果你自己在家做面包或酸奶就会发现,一般的白面包克中需加入10-20克左右白糖,这还不算其本身的淀粉含量。酸奶的制作配方是克牛奶配10克左右白糖。

  浓缩果汁。浓缩果汁与原果汁相比水分减少,体积至少减少到原果汁的一半,营养素密度增加,喝一口顶两口,同时含糖量也至少升高了一倍。

  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隐藏糖”藏匿者。比如雪饼、鲜贝、虾条等膨化食品,因为含油脂少,被不少商家抓住这一点大打健康牌,很多家长也喜欢买给孩子吃。它们吃起来虽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淀粉,却不含任何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调味酱。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哪怕是市面上广为流行的“无糖食品”,其中添加的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虽然小于白糖,但研究表明,每克也会产生2.4千卡的能量,比葡萄糖每克产生4千卡的能量只低一点。因为木糖醇的价格远远高于白糖,不少“无糖食品”中甚至同时添加木糖醇和白糖,这种造假行为极易误导消费者。

  三合一咖啡。它口感香浓又冲调方便,但香浓背后是大量的糖和油脂,有的含糖量高达70%以上,一小袋三合一咖啡就可能含十几克糖。如果你一天喝三五袋,精制糖的摄入量就接近于建议的上限了。建议将速溶咖啡换成原味咖啡。

  能量棒。健身人群在运动前后吃能量棒可迅速补充能量、促进肌肉修复。不过拿能量棒当零食可不是好事,能量棒主要是为运动人群设计的,它的碳水含量高达70%以上,且基本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精制糖。

番茄沙司。番茄沙司除了番茄泥外,还会添加糖、盐、增稠剂、增鲜剂等。虽然其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高的可达30%以上,一般的含糖量也有15%~25%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新提出,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物,罐头、全麦饼干、沙爹牛肉、猪肉脯、果酱、夹心饼干等都是口感不怎么甜的储糖大户,要提防。

麦肯锡健康

科学定制龙凤胎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gx/17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