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桃种李种

有首歌里这样唱:每个人心里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每个人的日子过得怎样,是天天愁容满面还是每天自得其乐,完全在于你在你心里的这片田里种下什么。

很多女孩大约都曾有一个理想,就是开个花店或者是咖啡店。总觉得能坐在美好的氛围当中,坐在鲜花堆里,即便也是为了生计,但却多了一份仙女的气质。

我也一样,曾经特别想开花店。总觉得时令的鲜花总是能带给人每个季节的美好,虽然随着四季的更替,恐怕我们会不复年轻。但每个季节的鲜花总是生命中最温柔的眷顾。

如果穿越回古代,我希望可以做挑着担子,沿街卖鲜花的营生。看着人们把鲜花买回家或摆放于案头,或插于鬓间,便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使者,专门输送生活的美好。

在古代,对于挑担卖花的诗句也非常多,我想,这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职业吧!

《卖花谣》唐朝:来鹄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无言无语呈颜色,知落谁家池馆中。

这首诗里说:花朵是盛开的还是含苞待放的,价格不一样。这些花罗列在街上,香气袭人。这些花朵不会说话,只是把自己最美好的姿态呈现出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会落在谁家的池馆之中。

不用过度解读,这就是说鲜花的!

《昭君怨·卖花人》宋代:止禅师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古代的出家人经常游走四方,出去化缘,这位止禅诗在市井也常常看到挑着担子的卖花人。

这首诗里说:担子虽小,挑的春天虽然也有限,但里面装得红红白白的花朵都非常的新鲜。这卖花人走过巷子的东边,又去到巷子的西边。女人们听到卖花人来了,常常躲在帘子里面大声地嚷着“要买花”。而丫环就负责传报:是要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呢?

《小秦王》宋代:仇远眼溜秋潢脸晕霞。宝钗斜压两盘鸦。分明认得萧郎是,佯凭阑干唤卖花。

仇远的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羞涩的女子。她眼睛故意瞅着其它的地方,却眼波流转。她头上梳着双丫髻,上面装饰着钗环。她分明已经认出了自己的意中人,却倚着栏杆假装嚷着要买花。

这首诗写得很可爱,双丫髻是古代未婚女子标准的装束,小女孩总是这样,希望能够引起意中人的注意,她们会故意放大音量,只为吸引他的目光。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朵,上面还带着清晨的气息和新鲜的露珠。害怕丈夫觉得我不如花好看,所以就把花斜斜地插在我的云鬓间,倒是叫他看一看,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李清照买的这枝不知道是梅花还是杏花。杏花作为早春先绽放的种类,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因为梅花开放的时候,还是冬天的感觉,但杏花开放的时候已然是春日融融。陆游曾写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虽然现在很少有花店卖,但是在古代的春天,杏花还是卖花担上的主要品种。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宋代:史达祖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这首诗写在正月十八。应该是江南的天气暖,所以杏花早早开放了吧。

这首诗里写道:我也没心情去裁剪春天的衣服,意兴阑珊。过了正月十五,街上的灯都已经收了。天气有些春寒料峭。天上的小雨像垂下来的帘幕,深巷当中寂静无人。只有卖花郎开始叫卖杏花了。

我像潘岳一样,32岁就愁白了头发,像沈约一样,身体消瘦,衣带渐宽。我害怕看到山,因为会想起她的眉毛,会想起以前初春时节,她穿着绿色的裙子,阳光洒在她的鬓发上,在园子里挖野菜。

你看,虽然都是遇到了“卖花郎”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情。所以,每个人心里的这亩田,到底种什么,以后会收获什么,还是由自己说了算。

感谢品读,你的留言和点赞对我很重要。

本文中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一并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ubdf.com/afhpz/2102.html

当前时间: